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是滨州职业学院十二个二级学院之一,现开设6个高职专业和1个中职专业,在校生1000多名。
办学历史 医疗学院的前身滨州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已有56年的办学历史。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医学教育史为学院积淀了深厚的医学教育文化。自创办以来,为本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人才,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业门类 医疗学院现开设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等6个高职专业和眼视光与配镜1个中职专业,其中,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于2008年被确定为院级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建院以来,为圆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专业建设。2014年1月,药学专业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拨款600万元用于实训条件建设。
师资力量 医疗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9名。其中专业教师23名。23名专业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12人;教授1名,副教授7名;“双师型”教师达100%。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聘任兼职教师60多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建有《药理学》、《医学免疫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医学检验与临床》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实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实务》、《医药营销实务》、《医院药事实务》、《中药鉴识与调剂实务》等5门院级精品课程,省级及院级精品课程均已上网,可满足学生上网自学的需要。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省级成果奖4项,市级奖励20余项,国家使用专利1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20多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办学特色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提升,为满足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双重需要,医疗学院实施分类教学:对以就业为方向的学生侧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对有进一步升学需求的学生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之内,课程开设及教学安排与专升本考试对接。广大同学在课余时间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自2010年以来,已有20多名同学荣获滨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医疗学院依托滨州市人民医院等设备和技术优势办学,充分发挥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做好教学工作,学生实习多安排在三级医院或大型制药企业。医疗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坚持开门开放办学,与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及希尔康泰药业公司等企业合作,联合招生并试行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山东中德牙科技术有限公司、滨州市圣济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合作,施行企业冠名招生;与滨州市红十字会合作,在学院实训广场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站,师生共同参与负责全市的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达上万人次,已成功组织实施了“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应急救护知识进警营”等具有规模和影响的培训活动,一方面提升了我市人民群众的现场应急救护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师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办学条件 医疗学院建有口腔技工实训室、B超室、X光室、精密仪器室、药学实训室、显微观察室、生化检验室等1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有一所拥有200张病床的二级附属医院,附属医院与医学实训楼整体设计,便于学生见习和实训。在省内拥有校外实习基地(点)30多家。各种教科研设施、设备、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校企合作 学院高度重视校院(企)合作,在订单培养、兼职教师聘用、课程和教材建设、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与医院(企业)进行合作,让医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了长期良好的校院(企)合作机制。
学生管理 医疗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全员育人,实施“4321”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每个班配有专职辅导员、学生助理辅导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科级干部辅导员“四级辅导员”,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就专升本和就业能力“两个侧重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让“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医疗学院加强学生社团,本学期共聘请15位导师担任医疗学院社团指导教师并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我院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因表现突出,连续二年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为充分发挥学校与家长共同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形成“家校联动,在本学期成立了医疗学院第一届家委会,使家长参与学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共同架起管理的“彩虹桥”。
就业状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学院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工作报酬较高。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凭借良好的办学条件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医疗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走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学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全文